第三代半导体行业概述及核心应用领域
第三代半导体以碳化硅(SiC)和氮化镓(GaN)为核心材料,具备宽禁带特性,在高温、高压、高频场景下性能显著优于传统硅基半导体。其核心应用领域包括:
- 光电子领域:如LED照明、激光显示等,尤其是高亮度蓝光LED需宽禁带材料支持。
- 射频电子领域:5G基站、卫星通信等高频场景依赖GaN的高频特性。
- 功率电子领域:新能源汽车、光伏逆变器、智能电网等对耐高压、高效能器件的需求推动SiC和GaN应用。
全球范围内,第三代半导体被视为技术竞争高地,中国在“新基建”政策推动下加速产业链布局。
A股第三代半导体龙头企业梳理
核心龙头股及业务分析
- 三安光电(600703)
- 业务构成:全球LED芯片龙头,化合物半导体IDM企业,覆盖SiC和GaN全产业链(衬底、外延、器件)。
- 市场地位:国内第三代半导体综合实力最强企业,碳化硅器件已进入新能源汽车、光伏逆变器等领域。
- 财务表现:2024年Q3营收41.75亿元(同比+13.27%),净利润6287万元(同比+2278.24%),毛利率10.31%。
- 露笑科技(002617)
- 业务构成:聚焦碳化硅衬底研发与生产,合肥碳化硅产业园覆盖长晶、衬底加工等环节。
- 技术突破:6英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已量产,良率逐步提升。
- 闻泰科技(600745)
- 业务构成:氮化镓功率器件通过车规认证并量产,覆盖智能终端与汽车电子。
- 市场布局:2024年H1半导体业务营收占比23.98%,GaN产品加速渗透新能源汽车市场。
- 业务构成:氮化镓功率器件通过车规认证并量产,覆盖智能终端与汽车电子。
- 华润微(688396)
- 业务构成:国内首条6英寸SiC晶圆产能量产,主攻功率器件。
- 研发投入:2024年H1研发费用率约8%,重点投向第三代半导体工艺优化。
- 扬杰科技(300373)
- 业务构成:SiC二极管、MOSFET量产,产品应用于新能源与工业领域。
- 财务表现:2024年Q2营收15.37亿元(同比+16.96%),净利润2.44亿元(同比+6.75%),毛利率31.32%。
其他重点企业
- 斯达半导(603290) :IGBT模块龙头,碳化硅MOSFET进入车规级供应链,2024年Q3营收24.15亿元(同比-7.8%),净利润4.23亿元(同比-35.69%)。
- 聚灿光电(300705) :LED芯片企业,GaN外延片产能逐步释放,2024年Q2营收7.33亿元(同比+11.81%),净利润6497万元(同比+98.92%)。
- 捷捷微电(300623) :布局SiC防护器件,2024年H1第三代半导体业务营收占比约5%。
港股第三代半导体概念股梳理
已上市企业
- 英诺赛科(02577.HK)
- 业务构成:全球最大氮化镓IDM企业,8英寸GaN晶圆量产,产品覆盖消费电子、汽车电子。
- 市场地位:2023年全球GaN功率半导体市占率42.4%。
- 财务表现:2024年H1营收3.86亿元(同比+25%),亏损4.88亿元;累计融资超60亿元,资金链压力仍存。
- 宏光半导体(06908.HK)
- 业务构成:GaN芯片设计与封装,布局新能源车快充市场,持股VisIC强化技术。
- 财务表现:2024年H1营收3425万元,亏损5424万元,研发投入占比超40%。
拟上市企业
- 天域半导体
- 业务构成:中国最大碳化硅外延片供应商,6/8英寸外延片产能领先。
- 财务表现:2023年营收11.71亿元(同比+175%),净利润9588万元;2024年H1亏损1.41亿元,受韩国订单减少拖累。
- 天岳先进(拟A+H)
- 业务构成:全球第二大碳化硅衬底企业,8英寸衬底技术突破。
- 市场地位:2023年全球市占率约15%,国内新基建核心供应商。
A股与港股企业对比分析
指标 | A股代表企业(三安光电) | 港股代表企业(英诺赛科) |
---|---|---|
营收规模 | 2024年Q3营收41.75亿元 | 2024年H1营收3.86亿元 |
盈利能力 | 毛利率10.31%,净利率1.51% | 毛利率未披露,净利率-126% |
研发投入 | 2024年H1研发费用率约7% |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超30% |
市场定位 | 全产业链IDM,覆盖SiC与GaN | 专注GaN功率半导体垂直整合 |
核心差异:
- 技术路径:A股企业以SiC为主(如三安、露笑),港股聚焦GaN(如英诺赛科)。
- 盈利阶段:A股龙头已实现规模收入,但毛利率普遍低于20%;港股企业仍处高投入期,亏损压力大。
- 资本运作:A股企业依赖定增扩产,港股通过IPO加速国际化(如天岳先进“A+H”架构)。
投资逻辑与风险提示
- 增长驱动:新能源汽车、光伏、5G基站等需求拉动第三代半导体渗透率提升,2025年全球GaN市场规模预计达2.53亿美元。
- 风险因素:
- 技术壁垒:衬底良率、器件可靠性仍需突破,国际巨头(Wolfspeed、Infineon)技术领先。
- 价格竞争:SiC衬底价格年降幅约10-15%,企业需通过规模效应降本。
- 政策依赖:国内补贴退坡可能影响下游需求。
结论:A股龙头在产业链整合与产能规模上占优,港股企业更具技术差异化(如英诺赛科的8英寸GaN),但需关注盈利拐点。建议长期关注三安光电、闻泰科技(A股)及英诺赛科(港股)的技术突破与客户拓展。
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投资依据,文章提及个股只做科普,不作推荐,不对任何人构成投资建议! 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afuwuba@qq.com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ulexiu.com/n/3058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