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从需求规模、技术壁垒、价值占比三方面,对昇腾384超节点智算中心的七大核心环节展开综合分析,结合公开资料与行业数据,揭示各环节的产业逻辑与市场机会:

一、服务器与整机柜:算力载体的核心基石
- 需求规模
- 单节点需部署40台以上Atlas 900服务器(单柜功率≥120kW),集成384颗昇腾910C NPU及192颗鲲鹏CPU。
- 2025年中国智算中心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超2000亿元,昇腾系占比约30%(约600亿元)。
- 技术壁垒与价值占比
- 定制化设计:需适配高速互联(112Gbps SerDes)、液冷散热(冷板集成)及高密度部署(单柜40台),结构复杂度高。
- 核心成本结构:
- 昇腾芯片占30%-40%;
- 高速背板连接器(如华丰科技)占10%-15%;
- CPU/存储等合计占比超70%。
- 主要参与者
- 华为(自研架构)、拓维信息(兆瀚RA5900)、四川长虹(华鲲振宇)、神州数码(神州鲲泰)。
二、液冷系统:高功率密度的“刚性需求”
- 需求规模
- 单节点功率达600kW(风冷极限仅15-25kW/柜),液冷渗透率需100%。
- 液冷系统占服务器总成本25%-30%,单集群投资超200亿元。
- 技术壁垒
- 冷板工艺:覆盖95%芯片面积,加工精度±0.05mm,导热材料≥200W/(m·K)。
- CDU单元:动态流量响应≤10ms,能效比≥15,单台价值50万元。
- 主要参与者
- 英维克(冷板市占率40%)、恒为科技(液冷AI一体机)、川润股份(超节点液冷系统)。
三、高速互联组件:算力网络的“神经脉络”
- 需求规模
- 单节点需6912个400G光模块(384芯片×18互联方向),单集群总量超265万个。
- 2025年全球AI光模块市场规模150亿美元,昇腾系占25%(37.5亿美元)。
- 技术壁垒与升级方向
- 速率升级:400G→800G/1.6T,单模块价值从8000元升至3万元。
- 低时延设计:CPO(降耗30%)、LPO(时延≤100ns)适配分布式训练。
- 主要参与者
- 光迅科技(400G核心供应商)、中际旭创(800G全球市占40%)、博创科技(400G硅光模块)。
四、存储系统:大模型训练的“数据引擎”
- 需求规模
- 单节点存储≥100TB,单集群超38PB;存储带宽需EB级/秒(单节点10GB/s)。
- 2025年中国AI存储市场规模800亿元,昇腾系占20%(160亿元)。
- 技术壁垒
- 分布式架构:支持10万+客户端并发,元数据延迟≤1μs;
- 全闪存占比:SSD(PCIe 5.0)价值占80%(单TB成本5000元)。
- 主要参与者
- 华为(OceanStor Pacific)、浪潮信息(AS13000G5)、新华三(UniStor)。
五、电源与配电:高可靠性的“安全基石”
- 需求规模
- 单柜电源成本80万元(占总投资15%),需双路市电+HVDC冗余供电。
- 单集群电源投资超3亿元。
- 技术壁垒
- 冗余设计:N+1备份,MTBF≥100万小时;
- 智能管理:集成UPS+储能电池,支持秒级切换。
- 主要参与者
- 维谛技术(Vertiv)、科华数据、泰嘉股份(昇腾电源模块独家代工)。
六、PCB板:信号传输的“高速通道”
- 需求规模
- 单节点需PCB板2000片以上,单集群总量超77万片;
- ABF载板(单芯片需2片)占成本核心,单集群投资超50亿元。
- 技术壁垒
- 高频材料:罗杰斯RO4350B(Dk=3.66),介电损耗≤0.003;
- 高密度工艺:24层以上主板,盲埋孔占比40%。
- 主要参与者
- 深南电路(ABF载板核心)、兴森科技(国产替代率60%)、沪电股份(服务器PCB)。
七、软件与算法平台:算力效率的“催化剂”
- 需求规模
- 软件授权与定制开发占总投资10%-15%(单集群50-75亿元)。
- 技术壁垒
- 算力利用率:自动并行化提升训练效率30%+;
- 生态适配:兼容PyTorch/TensorFlow,通信开销≤5%。
- 主要参与者
- 华为(MindSpore、CANN)、中软国际(运维平台)、软通动力(训推一体化平台)。
核心结论与产业链机会
- 光模块爆发逻辑:
- 昇腾架构的光模块需求是传统方案的30倍以上(单节点6912个),叠加中美算力差距追赶(4倍基数差),市场增长潜力或达百倍级。
- 推荐标的:光迅科技(400G核心)、中际旭创(800G全球龙头)、烽火通信(高速光互联)。
- 国产替代核心环节:
- 液冷散热(英维克、恒为科技)、ABF载板(深南电路、兴森科技)、软件生态(软通动力)具备高壁垒与业绩弹性。
- 风险提示:
- 英伟达GB300量产可能冲击性价比优势;
- 部分标的估值透支(如恒为科技PE 80倍)。
昇腾384超节点通过 “全对等互联”架构(取代冯·诺依曼瓶颈)和 6912个光模块的极致互联设计,实现性能全面超越英伟达NVL72(算力1.7倍、带宽107%提升),其技术路径重构将推动国产算力从“可用”向“好用”跃迁。
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投资依据,文章提及个股只做科普,不作推荐,不对任何人构成投资建议! 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afuwuba@qq.com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ulexiu.com/n/3144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