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资料梳理,当前中国电力行业中名称不含“电”字且市值接近40亿元的企业主要有以下候选标的:
一、候选企业筛选逻辑
- 行业范围:包括发电(水电、火电、新能源)、电网运营、电力设备制造等环节。
- 名称排除:剔除名称中明确含“电”字的企业(如华电国际、国电南瑞等)。
- 市值匹配:优先选择市值在30亿-50亿区间的企业,部分企业需结合近期波动判断。
二、符合条件的企业分析
1. 全信股份
- 市值数据:截至2025年5月15日,总市值40.63亿元。
- 业务关联:属于电力设备制造领域,产品涉及电气连接器、线缆组件等,服务于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建设。
- 估值指标:市净率2.03,低于行业平均3.2,估值相对合理。
2. 中超控股
- 市值数据:总市值36.96亿元。
- 业务关联:主营电线电缆制造,产品应用于输配电网络,是电力产业链上游供应商。
- 特点:市值略低于40亿,但业务与电力行业强相关,且名称不含“电”字。
3. 大烨智能
- 市值数据:总市值18.29亿元。
- 业务关联:聚焦智能电网设备研发,如配电自动化终端,属于电力信息化细分领域。
- 局限性:市值明显低于40亿,需关注其业务扩张或资本运作的可能性。
4. 崧盛股份
- 市值数据:总市值19.64亿元。
- 业务关联:主营LED驱动电源,虽非传统电力企业,但产品用于节能照明领域,与新能源电力应用场景存在交叉。
- 潜在机会:若企业拓展至光伏/储能配套设备,可能强化电力行业属性。
三、其他潜在标的补充
1. 地方性电力企业
- 案例:如内蒙古电网下属非上市子公司,或部分区域性新能源发电企业(如小型风电、光伏运营商),可能通过非公开市场估值接近40亿,但公开数据较少。

2. 港股中小型电力股
- 粤丰环保(01381.HK) :主营垃圾焚烧发电,名称不含“电”字,但资料未明确其市值。
- 逻辑推测:港股中部分环保能源企业市值可能接近40亿港元(约合人民币37亿),需结合汇率和业务属性判断。
四、行业背景与投资逻辑
- 政策驱动: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央企市值管理,中小型电力企业可能通过资产重组或注入提升估值。
- 细分领域机会:电力信息化(如南网科技)、智能电网设备(如全信股份)等细分赛道增长潜力较大。
- 风险提示:传统火电企业受能源转型冲击,水电/核电企业市值普遍较高(如长江电力市值超7000亿),需规避大市值标的。
五、总结
- 最匹配标的:全信股份(市值40.63亿元)是当前公开数据中唯一名称不含“电”字且市值接近40亿的电力设备企业。
- 次优选择:中超控股(36.96亿元)和崧盛股份(19.64亿元)需结合业务扩展潜力评估。
- 策略建议:关注地方性电力企业并购重组动态,或通过港股挖掘中小型新能源运营商。
(注:以上分析基于2025年5月18日前的公开数据,实际投资需结合最新财务报告和市场变动。)
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投资依据,文章提及个股只做科普,不作推荐,不对任何人构成投资建议! 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afuwuba@qq.com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ulexiu.com/n/3040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