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洛芬上市公司龙头分析
一、全球布洛芬市场格局
布洛芬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,其原料药生产高度集中,主要企业包括中国的新华制药、亨迪药业,德国的巴斯夫(BASF),印度的SOLARA、IOL和Strides Shasun,以及美国的圣莱科特国际集团(SI Group)。以下从上市公司视角梳理龙头企业信息:
二、中国龙头企业
1. 山东新华制药(000756.SZ)
- 市场地位:全球最大的布洛芬原料药生产商,年产能超8000吨,占全球市场份额近40%,国内市场占比约62.66%。
- 上市情况: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,2024年营收84.66亿元,净利润4.87亿元。
- 技术优势:采用自主工艺路线,通过FDA认证,出口美国市场占比约67%。
- 行业排名:国内布洛芬原料药绝对龙头,全球解热镇痛药生产基地。
2. 湖北亨迪药业(301211.SZ)
- 市场地位:国内第二大布洛芬原料药企业,全球六大生产商之一,2023年产能3500吨(规划扩建至8500吨),全球市场份额约15%-20%。
- 上市情况:202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,2023年营收6.63亿元,净利润1.76亿元。
- 技术特点:国内首家采用芳基重排工艺路线,强生、赛诺菲供应商。
- 行业挑战:面临价格低位运行和新华制药的规模压制。
三、国际龙头企业
1. 德国巴斯夫(BASF SE)
- 市场地位:欧洲最大化工企业,布洛芬原料药产能约5000-6000吨,主攻高端“直接压片用布洛芬”。
- 上市情况: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(股票代码:BAS),2024年营收653亿欧元,净利润13亿欧元。
- 行业优势:亚洲最大丙酸(布洛芬原料)供应商,技术壁垒高。
2. 印度企业
- SOLARA Active Pharma
- 市场地位:产能5000吨/年,全球市场份额约10%-15%。
- 上市情况:印度证券交易所上市,2024财年收入约139.9亿卢比(约1.7亿美元)。
- 技术路线:采用传统布茨(Boots)工艺。
- IOL Chemicals and Pharmaceuticals
- 市场地位:全球最大布洛芬生产商,产能1-1.2万吨/年,占全球33%份额。
- 上市情况: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上市(股票代码:IOLCP),2024财年营收214.5亿卢比(约2.6亿美元)。

- Strides Shasun
- 市场地位:产能约5000吨,主攻非洲和新兴市场,全球市场份额约8%。
- 上市情况:孟买证券交易所上市,2024财年收入17.19亿美元。

3. 美国圣莱科特国际集团(SI Group)
- 市场地位:非上市企业,布洛芬产能未公开,但位列全球六大生产商。
- 技术特点:与新华制药、亨迪药业形成竞争,但财务数据未披露。
四、市场份额与营收对比
企业 | 国家 | 年产能(吨) | 全球市场份额 | 2024年营收(约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新华制药 | 中国 | 8000+ | 40% | 84.66亿人民币(约12亿美元) |
亨迪药业 | 中国 | 3500→8500(规划) | 15%-20% | 6.63亿人民币(约0.95亿美元) |
巴斯夫(BASF) | 德国 | 5000-6000 | 10%-15% | 653亿欧元(约700亿美元) |
IOL Chemicals | 印度 | 10000-12000 | 33% | 2.6亿美元 |
SOLARA | 印度 | 5000 | 10%-15% | 1.7亿美元 |
Strides Shasun | 印度 | 5000 | 8% | 17.19亿美元 |
五、行业竞争核心要素
- 产能与成本:新华制药和IOL Chemicals凭借万吨级产能主导市场,印度企业依赖低成本优势。
- 技术路线:亨迪药业的芳基重排工艺、巴斯夫的高端压片技术形成差异化竞争。
- 认证壁垒:新华制药通过FDA认证,亨迪药业布局欧美市场,印度企业依赖新兴市场。
- 价格波动:2023年后布洛芬原料药价格低位运行,企业利润承压。
六、未来趋势
- 中国主导地位:中国占全球布洛芬产量60%以上,新华、亨迪、润股份计划扩产30%。
- 印度竞争加剧:IOL和SOLARA持续扩产,Strides Shasun通过收购拓展非洲市场。
- 多元化布局:亨迪药业转向“原料药+制剂”一体化,巴斯夫探索农业板块分拆上市。
结论
- 中国龙头:新华制药(000756.SZ)和亨迪药业(301211.SZ)是A股核心标的,前者以规模制胜,后者以技术突围。
- 国际对标:德国巴斯夫(BAS)和印度IOL(IOLCP)是跨国投资的重要参考,但需关注地缘政治和价格波动风险。
- 行业壁垒:产能集中度高、环保要求严苛,新进入者难撼动现有格局。
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投资依据,文章提及个股只做科普,不作推荐,不对任何人构成投资建议! 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afuwuba@qq.com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ulexiu.com/n/30230.html